先天易官方客服
18638590805

品读“中”文化

品读“中”文化

发表时间 : 2018-06-27 22:35 浏览 :

 

  中国为何称之为中国?

  中国,古时通常泛指中原地区,与“中华”、“中夏”、“中土”、“中州”等词之义相同,是指古代华夏族在中原黄河流域一带创立国家,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

  中原地区河南的方言“中”,表示“行”、“好”的意思。一个地方的语言习俗不仅代表了一种文化,也能够从中窥视到文明演变过程中的变化。河南是中华民族与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指南针、造纸、火药三大技术均发明于河南。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河南,中国八大古都河南有四个,即十三朝古都洛阳、八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安阳、夏商古都郑州,为中国古都数量最多最密集的省区。

  河南安阳殷墟甲骨卜辞出土之后,经王国维先生研究,从甲骨卜辞中发现了商代商部落的两位先祖王亥和王恒,这些先商人物在汉以来的史书中早已失传。2009年,清华大学收藏了《宝训》。《宝训》实际上证实了既被写入史书又长期属于猜测性的周文王曾经研究易经八卦的一些文字记录。《宝训》中记载了周文王当时对于《易经》的称名,即“中”;记载了周文王对于《易经》极其看重以及研究与传承上的认真态度。

  其中,第四支简“……昔舜旧作小人,亲耕于鬲茅,恐逑中……”,第六支简“……舜既得中,言不易实覍名,身兹备(服)惟”,第八支简“昔(微)叚中于河,以复有易,有易伓(伏)氒(厥)辠亡(害),迺追(归)中于河。”以上书简的“中”字出现了四次。

  用白话文来理解《宝训》中关于“中”的部分内容:舜过去只是一个普通百姓,亲自在鬲这个地方垦荒种植茅草。他是担心自己成为一个庸庸碌碌、无所作为的人,而求《中》、钻研《中》的……舜既得到《中》的传授之后,不改变《中》的细节内容,改变了名称。对于《中》,舜愈加佩服与相信,努力研究而不懈怠,使自己获得了天地人三才极深的修养与品德。

  从语境来看,“中”在书简中即非形容词,也非动词,而是名词。“中”字,甲骨卜辞中写成方框,铜器铭文中写成圆圈。“方中”和“圆中”并非“中”的两种文字,因为“中”本身就有方圆,本身即是内方外圆这样的结构。进一步理解,“中”实际上就是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是太极图的最初模型。“中”文化等同于《易经》文化,只是在不同时期拥有不同称呼而已。当然,目前我们最熟悉的称呼非《易经》莫属。

  在古代中国,对中国人的判定,并非从他所处的疆域,而是从他是否接受“中”文化来判断。正如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并不以身份证来判定一个人,就算是美国人、欧洲人,没有中国的身份证,只要他接受“中”文化,他就可以是中国人。这也正是“中”文化的包容之处,中华文明才能源远流长,没有出现像其他古文明一样消失的现象。

  而《易经》又是什么?为何有如此多的学者大儒都以能够解读《易经》,揭秘《易经》而自豪呢?

  先天易是由伏羲创立的一套符号系统,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认识和揭示自然规律的知识体系,包含预测,天文历法,地理风水,宗教和法术,人体医药,远古史等。这套知识最早从一张无字天书开始,后人在此基础之上加入卦名,最终演变成《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

  《易经•系辞下》中曾记载:“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伏羲创易是在大洪水时期,在经历族人大规模死亡的情况下,伏羲观测自然变化,希望掌握宇宙运转的规律,为人所用,使种族得以繁衍。所以先天易是生存智慧,不只是简单的算卦。

  伏羲创易,女娲用易,这套知识本只在女娲部落,即西王母部落流传。后王恒王亥盗易,归藏演易,并因此建立商朝,至此流传开来。我们现在所用的《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一说是从邵雍向北宋知识分子公布的。邵雍研究先天易学,可惜以先天为体,后天为用,体用相分。我们所研究的先天易学与邵雍研究的先天易学有很大差异。邵雍祖籍河北,出生在河南林县,天资聪颖,但考状元没有考上,之后开始四处游学。时任共县县令的李之才听说邵雍来到共县,非常好学,就把方圆图传授给他。李之才准备讲解方圆图时,邵雍说要自己先悟一段时间。半年后李之才再见到邵雍时,发现邵雍已经形成体系。所以邵雍的研究方法上,并没有获得传承。后世研究易经时,将象理数占分开,并没有真正进入方圆图中。

  近年来,随着量子世界的诸多神秘现象被越来越多的科学实验所证实,量子纠缠、量子隧穿、量子叠加态等现象与《易经》之理相契合。从这个角度来说,由于现代物理领域的重大突破,古老的易学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易经》作为一条主线,可以与不同领域结合运用。包括考古研究、天文观测、社会风俗、中医医药、建筑风水和宗教信仰等学科和研究领域串联起来。

  我们创立的《现代先天易学》立足于伏羲所创的“先天易”理论体系,走出以经解经,依文解义的模式,重新回到方圆图的研究上,并充分运用现代的方法,通过理论结合实践来研究《易经》的方法体系,由此打破传统对易学认知的桎梏,旨在把中国古老的《易经》解读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探寻《易经》本源,弘扬“中”文化,让我们携手一路同行。

  欢迎所有认同先天易及中华易学传统文化的朋友们,一起来发掘、享用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为推进中华文明复兴做出一己之力。

  期待与您共赢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获得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