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易官方客服
18638590805

春秋读《易》系列——(一)什么是风俗

春秋读《易》系列——(一)什么是风俗

发表时间 : 2017-04-04 22:24 浏览 :

大多数人应该没有考究过“风俗”一词,风俗为什么叫风俗呢?和风一样,雨、火、雷都是一种自然现象,那么为什么不叫雨俗、火俗、雷俗呢?

其实,伏羲女娲姓风,他们制定的礼节、生活习惯称之为“风俗”。
每年的春节是我们家乡一年当中最热闹的时候。过年,我们这一带有个习俗,就是蒸馍。过完小年到除夕前的这几天是我们这里蒸馍的日子,家家户户大筐小筐的蒸馍,蒸的馍足足够一家人吃上一个月左右。这几天走在村里,随处都能闻到刚出锅的馍的香味,乡亲们见了面打招呼就是:你家的馍蒸过了没?可见,蒸馍对于我们老家过年来讲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小时候刚记事,每逢春节我最不解的事情就是家里为什么要蒸很多馍,晚上妈妈和奶奶和上几盆面,和好之后把面盆放到盛有热水的大盆里发酵一夜。第二天一大早就要起床揉前一天晚上发酵好的面,然后开始蒸馍。看到妈妈和奶奶这么辛苦的蒸馍我就会问:蒸这么多馍干嘛,我们又吃不完。
每每我说这样的话都会挨奶奶的瞪眼:小孩子不能瞎说话,一边玩去。
就这样,从小就觉得过年蒸馍是一件很神圣、很神秘的事情,小孩子不能乱问,不能多说话。长大后,奶奶走了,社会变化很大,不变的是我们家乡过年蒸馍的习俗。去年春节看到妈妈蒸馍累的腰疼,又忍不住说:妈,蒸这么多馍咱们又吃不完,看您累成这样子,少蒸点吧。“别说话,年年跟你说,过年蒸馍的时候不能瞎说话,你就是记不住,这是咱们的风俗!”年复一年的被奶奶和妈妈这么训斥和禁言。


这些传承几千年的“馍文化”、“舞龙文化”大抵就是我们所讲的“百姓日用而不知”。百姓只是知道,春节蒸馍是为了祭祀祖先,舞龙是为了祭神、驱邪、祈福、贺喜,而不知其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内涵。
女娲造人,抟黄土为丘(丘为风水的一种地形)。馍和舞龙的绣球,都近似风水中丘的形状。古代先贤把馍和绣球做成丘的形状,以此来承载远古祖先的智慧与远古文化,以此来让后人永远学习和继承远古先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龙、丘,在风水中都有相应的地形(现代先天易学系列书籍风水篇会有详细讲解)。翻阅资料我们不难发现,早在汉代(公元前205——公元219),就有杂记记载了这样的壮观场面:为了祈雨,人们身穿各色彩衣,舞起各色大龙。其实,舞龙求雨有求雨的舞法,求人丁有求人丁的舞法,求平安有求平安的舞法。这是《易经》中的一种应用方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老家的“馍文化”虽然还在一代一代的传承,但是已经成了乡亲们口中的“风俗”,而不知其承载着的远古祖先的智慧与远古文化。渐渐地,舞“龙”也只是成为了人们表达良好祝愿、祈求人寿年丰必有的形式,在喜庆的节日里,人们手舞长“龙”,宣泄欢快的情绪,亦不知其身上承载着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就像我们看待远古的神话传说那样,只是当做神话传说去看待,而没有更进一步的去发掘,其实她所承载的是我们民族的远古史,是我们远古先祖演易用易的一种方式,是我们中华文明的源头。